2013年,阿里推出继网络通讯事业部后的首个集团核心级项目“来往”,除语音、文字外,来往支持阅后即焚。依托阿里庞大的用户基数,其期望能通过社交将生活、消费等多重场景做有效的对接,形成生态。在阿里的整个价值链中,一直没有产生足以与腾讯匹敌的社交产品。
为什么社交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一种工具,也逐渐将一种生活习惯,更确切地说是生活方式,类似于吃饭、喝水,但相对隐形的行为属性慢慢植入人类的观念。
于长期利益,社交能够增强用户黏性,为其他企业系的产品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商业的一个维度里,谁抓住了用户的需求,谁的产品就能有更久的生存价值。于大众,更重要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迫切需要与外界接触和交流的时代。某种程度上,社交正逐渐变成一种刚需。
先是QQ,后是微信。不得不提的还有微博,微信产品发布后,许多人弃微博而去。在阿里收购新浪的那段余温中,很多人对微博的种种模式给予犀利的质疑。与其花时间刷微博,一部分人可能对张小龙的2359条饭否日记更感兴趣。腾讯也有微博,但功能性和空间差不多,甚至还不如空间的花样繁多。
为什么新浪微博在层出不穷的社交软件中还能有如此高的用户黏性?
其实,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款历经几代的成熟产品。2015年有个热词,网红。网红类似草根,是彻彻底底的互联网产物,说到底也无非是一群普通人由于某些特质变成了拥有几千万粉丝的“明星”。靠着一只猫和一只狗火遍生活圈,写写生活的暖男马建国,拥有两千万粉丝,甚至高过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娱乐明星。当网红走进卫视,开始进军传统媒介,我们才知道,新浪微博的这一关联产品原来在逐渐被大众接受。这款社交产品,不仅兼具娱乐属性,也在窥探商业价值。
新浪微博的娱乐价值和娱乐行业的经久不衰异曲同工。就是新的东西可以被新的消费群和旧的消费群同时接受。只要娱乐产业还在发展,新浪微博的粉丝群体就都将成为新浪微博的黏性用户群。
责任编辑:途必技术部
版权所有:http://www.uweb.net.cn (优网科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