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话题划分,权重为王
我们都知道,知乎的讨论是按照话题来进行人群聚拢和分类的,这一产品设定既保证了不同的人在话题下面能够形成天然聚集;比之前或同期讨论方向较为单一的垂直社区(论坛),也更加鼓励和强调跨行业的信息流动。
有用户就曾经针对这一点做过比喻,他认为:知乎像是一个喧闹、多元化、动态的广场。用户在广场上分享自己的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感兴趣的知识。而那些单一领域的问答社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知识过于单一,大量同质化的知识和用户在一起时,知识在这个局部无法获得足够的交换从而产生用户的价值。
而据说在知乎80%的话题下面,都是强调权重的。这一产品设定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知乎站内任何一个具备专业属性的问题下面,回答者的回答能否获得优先展示(在页面上表现为排序靠前),依赖于回答者所得到的赞同票数的总权重。比如你可能会惊奇的发现,某个回答只有200赞同,但却排在自己一个1000票赞同的回答前面。而普通用户在某个的话题下的专业权重,要远远低于长期活跃,并获得专业度认可的用户。
2. 不可或缺的公共编辑
如同另外一个伟大的产品“维基百科”而类似,在知乎,用户提出的问题、甚至包括话题都被视为公共区域,继而是可以由其他社区成员来共同编辑或修正的。
知乎官方所给出的原因主要包含2点。首先,每个用户都可以为他关心的问题做出贡献,比如,把问题修改得更准确,给问题添加合适的话题等等。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知识在这里可以随时间不断更新,得到持续优化和改进。其次,由于可能同时有很多人都提出过表意相同的问题。公共编辑可以避免社区里出现大量问题重复,提高社区的质量。
一直以来,都有成千上万的用户不计报酬地参与到知乎公共领域编辑计划中。(有没有发现知乎的个人主页中除了会每个用户的显示提问数量、回答数量,还会显示一个数据,那就是“公共编辑次数”?)从刚开始存在一定的争议到现在的逐渐被接受,知乎依靠大量的的公共编辑志愿者在五年时间内进行了大量的社区内容的自发维护和管理。
3. 知乎的克制和受限制话题
早在2013年初,知乎就已未雨绸缪地针对成人内容、个人咨询、感情等几类问题进行了站内传播、流通的限制。通过知乎产品经理回答可以得知,此类问题在知乎的传播会受到以下限制:
1) 不进入知乎发现、每周精选、知乎阅读等公共内容列表
2) 不会在受限话题的父话题页面显示;除非主动关注,不出现在用户个人首页动态中
3) 如果主动关注受限主话题,则相当与关注了该分类的全部受限话题。
4. 给用户“调教”个人时间线的权利
小优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多数使用知乎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朋友都是通过登录后刷新的个人时间线,即 Timeline来查看 Feed获取信息的。因此,时间线就成为了一个知乎非常重要的信息分发渠道。 基于此,知乎为用户提供了两种“调教”个人时间线的方式。
一来,知乎的关注策略则更加灵活。每位用户都有程度控制自己时间线的权利。经常听到有人发出,知乎又变水了的感慨。其实无论哪个社区,其整体变水的程度基本都是与成员数量成正比的。如果对自己时间线所看到的内容质量不满,不妨试着开始对关注列表进行清理吧,内容贵精不贵多。
二来,不少人不知道的是:当你看到自己的时间线上出现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问题时,可以直接点击问题右边的 X 号。它的作用不仅是从时间线上删掉这个问题,而是即便有其他你关注的人回答了这个问题或者赞了其中的某个回答,其动态同样不会被再次推送。
责任编辑:途必技术部
版权所有:http://www.uweb.net.cn (优网科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