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的要点是哪些?撇开那些老生常谈,途必科技和大家从来源于环球企业家网站的一篇“谁“杀死”了MySpace?”的文章看看端倪。
一、关于MySpace的新闻事态回顾:
出任MySpace CEO刚40多天,迈克·琼斯(Mike Jones)就在2011年1月中旬做出一个真正艰难的决定—裁员500人,同时向全体员工宣布,其母公司新闻集团(News Corp.)正在考虑分拆或出售MySpace。调研公司comScore数据显示,MySpace用户已从2009年11月的1.08亿人降至2010年11月的8150万。而据eMarketer预测,其年收入从2009年的4.7亿美元跌至2010年的1.84亿美元。
与此同步的是,其在中国的版本“聚友网”裁员30多人,整个公司仅剩10人左右。这个消息来得颇为突然,连被免职的CEO魏来也是当天才知道。对互联网公司而言,这无异于死刑宣判。
二、myspace的衰败透析:
1. MySpace与Facebook的插曲
事实上,MySpace的命运在2005年就已注定。当年2月,它曾主动与Facebook接触,希望收购对方,但MySpace创始人克里斯·德沃夫(Chris DeWolfe)在7500万美元的“高价”面前退缩了。6年后的今天,已没有任何人能收购估值超过500亿美元、用户即将或者已经突破6亿人的Facebook。
2. 默多克自己对互联网的抵制和新闻集团根深蒂固的传统媒体思维是MySpace负担之一。
从2003年创建,到占全美社交网站流量4/5的2007年鼎盛时期,再到如今流量份额不足1%的悲惨境地。它在社交网络领域比Facebook更有先发优势,在社区运营上积累了大量音乐和流行文化资源,被收购后又有新闻集团大力支持,遗憾的是,种种优势叠加在一起反而将其拽入泥淖。德沃夫犯的一个致命错误是,将MySpace以5.8亿美元出售给急于发展在线业务的新闻集团。
3.用户体验的糟糕表现和没有创新的产品让MySpace一落千丈
纵观近年来MySpace的表现,看到的不是如何努力推出能与Facebook抗衡的想法和产品,而是使用体验越来越糟糕的页面,以及眼花缭乱的人事变动。2010年10月,MySpace推出颇为抽象的新LOGO,并宣布退出Facebook主导的社交网络,转型为社交娱乐网站。这意味着,这里不再是“朋友聚集之地”(a place for friends),而是消费音乐评论和名人八卦之处。
A.MySpace失去用户正是由于其“花哨和混乱的个性”,这正是网站建设之大忌之一
当初Friendster顺应社交需求创建的社交网站框架异常引人瞩目,可惜的是MySpace虽然从Friendster学到怎样做社交网站的框架,但当MySpace自己站到潮流前沿时,它也开始因为糟糕的产品和用户体验重蹈覆辙。许多人对MySpace的初和深刻的印象就是花哨和混乱—页面排版从色彩到布局都显凌乱,大量图片与文字凑在一起,而且到处都是导航按钮,反而更容易让人迷失。途必科技许多客户曾经都要求有“设计感”一些,认为花纹、设计元素多些会给人感觉好。其实网站设计需要由设计师来把握这个度,而不是由客户决策人强硬决定(除非这个决策人是相当资深的交互设计师)。
B.“花哨和混乱”的根源在于“自由、自主”,这正是网站建设之大忌之二
MySpace日益增长的用户制造出越来越多令人晕眩的个人页面。事实上,允许用户自主设计网页是MySpace开发时的一个漏洞,但当管理层发现它是如此受欢迎时也就欣然接受,并鼓励这种行为。年轻人重视个性和自我表达,他们在MySpace上争相装扮自己的网页,就像在家里用照片、海报和挂件装饰自己的卧室。华丽—或者更多是花哨—的个人页面引发了MySpace热潮。但这不是社交网络的本质。一部分年轻的重度用户忙于装点自己的页面、希望引人注意,但更多用户对于这些复杂页面载入所需的漫长时间越来越不耐烦。曾经Friendster的页面载入需要二三十秒,MySpace只需两三秒。后来变成MySpace页面载入要二三十秒,Facebook只需两三秒。途必科技有些客户也有过要求“自定义”的界面,那实在是在重蹈MySpace的覆辙。即使是由网站管理者自定义,他也比不上途必科技的设计师专业,就算专业程度够,对于只是兼职管理网站的管理员来说,根本没那么多精力投入界面的规划、设计。坚持要求自定义的客户网站往往会将网站界面弄得不伦不类。网站建设没收到效果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C.网站的定位本身对网站建设和网站运营特别重要
这是MySpace在产品和定位上犯的错误—它不是足够中性的社交平台,而是青少年音乐文化主导的个人展示页面。MySpace引入的用户无意中给这个社区设定了边界,对很多更成熟用户产生了排他性,而且缺乏社交网站所应有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和互动。这就像一群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喧闹,每个人都在大喊大叫“快看我多酷!”而根本不理会周围的人。大部分人遇到这样一群人时,通常会眉头一皱,然后尽快离开。就连MySpace美国的员工都表示,MySpace不是一个很好用的网站,而是一种风尚(style)。
因此,当尝试过MySpace的多变年轻用户热情消退开始离开时,它迅速从巅峰滑落。对MySpace而言,它已将核心转移到内容上,希望通过人际关系进行内容传播和消费;而非Facebook那样将社区关系链作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多商业模式。MySpace产品思路都是围绕于广告而非用户,这显然不是真正的社交网络——Facebook的成功依靠的是6亿用户的行为价值,而非任何媒体资源。